第178章
第178章
接下来是“染色”
和“印花”
,称为印染,就是将丝绸染上鲜艳的色彩,印上图案。
这就是丝绸一整套的制作流程。
蚕蛹是华夏特产,丝绸也是华夏的特色,华夏可以说把丝绸玩出了花。
从缫丝到织造,大炎都已经发展得极为全面,就算是凌轩也无法更进一步了。
但在“印染”
这个流程上面,凌轩却可以玩出花来。
此时严家布纺的丝绸都已经陆续制作完成,只剩下印染这最后一道工序。
而严父则是忐忑不安地去了杨家。
杨杭是北川首富,在北川城经营着几家商铺,而他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商队。
杨杭祖上是开镖局的,所谓镖局有点像现代的快递,为雇主护送货物到外地收取费用。
到了杨杭这一代,他寻思着镖局挣得是辛苦钱,不仅危险挣得还不多,还是做生意划算。
杨杭说干就干,开始经商,他亲自领头率领商队往返在北川和外地之间,通过贸易来赚取差价。
一开始很辛苦,好几回还差点给土匪砍了,后来事业逐渐稳定下来,杨杭也渐渐开始发家。
云秀才也是做这门生意的,但云秀才争不过杨杭,起初只能挑选杨杭看不上的地方去进行贸易来往。
最近杨家正在收丝绸,运往各地贩卖。
杨杭日理万机,负责收丝绸的是他的儿子杨骏。
当严父走进杨家大堂的时候,杨骏正和许大民谈笑风生。
“哟,严掌柜啊,来来来,快坐。”
以前严父可没少跟杨家合作。
严父坐了下来,强颜欢笑道:“没想到许掌柜也在啊!
杨公子,想必你也听说了,我严家布纺又重新开业了。
今年啊,我家造了不少丝绸,打算卖给你家。”
“好啊。”
杨骏十分爽朗地同意下来:“我杨家先前可没少和严家合作,咱双方合作也算是相当融洽,互利共赢。
一匹丝绸,我出价五两。”
“啊?!”
严父还以为自己听错了,“杨,杨公子,五两?!”
一匹丝绸要用到五斤左右的蚕丝,单单蚕丝成本就要要五两,而且古代生产力落后,印染也是一笔大开销。
再算上人工什么的,一匹丝绸的成本在七八两左右,最起码也得卖十两这生意才有得做。
“严掌柜,你怕是不知道吧,今年蚕蛹大丰收,天江哪个县没人造丝绸?所谓多贱寡贵,一个东西造的太多,买的人却没那么多,价格自然是高不起来。”
许大民冷笑道。
“可,可五两也未免太低了啊!
杨公子,我听说你收许家的丝绸,开的价格是一匹十二两!”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