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4章
第1214章
在陈凡看来,不管是战争还是政治,其实都是经济问题的延续。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
搞明白这个抓手,接下来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。
写完后,陈凡又翻开下一题来。
对比了诏、诰、表三题,陈凡最终选择了表。
表是这个年代臣民向皇帝陈诉意见的一种文体,其实就是公文的一种形式。
表最初的形态是战国时臣民对君主的上书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后,改书为奏。
西汉初年,又将奏分为四类:谢恩用章,按劾用奏,陈情用表,辩驳用议。
从那时候起,表就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。
而诸葛亮的《出师表》,西晋初年李密的《陈情表》就是表正式成型后出现的千古名篇。
而科举考试中以表作为考试内容则是出现在唐代。
唐德宗建中二年,中书舍人赵赞知贡举,请将进士科的考试改为试时务策五篇,箴、论、表赞各一篇,以代诗、赋,最终得到了皇帝的采纳推行。
宋沿用唐制,只不过对文体作出了具体的要求。
而元则又不试表文。
到了大梁,太祖高皇帝觉得写表文是官员的一项基本功,“日用不可缺”
,便又重新将其列为考试内容。
这次陈凡选中的题目是赞扬太祖驱逐鞑虏,凯旋回师时,群臣的贺表。
这种歌功颂德的文章写起来不用动脑子,陈凡最是喜欢。
“伏以圣武回天,昴毕正天街之位;神功烛地,山河开地络之文!”
万国翔欢,三灵护庆。
望鸾和之至止,锵详阙之朝仪。
臣等欣忭欣忭,稽首顿首。
窃唯六服罔不承德,赖明王之四征;五材谁能去兵,助圣人之一怒?
......
握金衡而主化,亿兆民老老幼幼,长罢望于狼胥;酌北斗以调春,千万世子子孙孙,永膺图于龙叙。
臣等无任瞻天仰圣,激切屏营之至。
谨奉表称贺以闻!
歌功颂德的文章没什么好说的,反正都是怕马屁,这种文章最重要的是多用骈俪。
然后各种引经据典,写出那种让人看不懂,可听了之后又觉得高大上的感觉就行了。
陈凡对于经典简直手到擒来,最是适合写这玩意儿,三两下糊弄好了。
最后一题便是判词。
有了老例监张邦奇那传授的经验,陈凡做起来更是得心应手。
不知不觉,天色刚刚过午,他的第二场考试内容,就已经从稿纸上开始朝卷纸上誊录了。
因为隔壁感人的味道,陈凡这次干脆连中饭也没吃。
响了炮后,忙不迭背起考篮逃也似的离开了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