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dquo立此存照rdqu
“立此存照&rdquo
晓角
《社会日报》久不载《艺人腻事》了,上海《大公报》的《本埠增刊》上,却载起《文人腻事》来。
“文”
“腻”
两音差多,事也并不全“腻”
这真叫作“一代不如一代”
但也常有意外的有趣文章,例如九月十五日的《张资平〔2〕在女学生心中》条下,有记的是:“他虽然是一个恋爱小说作家,而他却是一个颇为精明方正的人物。
并没有文学家那一种浪漫热情不负责任的习气,他之精明强干,恐怕在作家中找不出第二个来吧。
胖胖的身材,矮矮的个子,穿着一身不合身材的西装,衬着他一付团团的黝黑的面孔,一手里经常的夹着一个大皮包,大有洋行大板公司经理的派头,可是,他的大皮包内没有支票账册,只有恋爱小说的原稿与大学里讲义。”
原意大约是要写他的“颇为精明方正的”
但恰恰画出了开乐群书店赚钱时代的张资平老板面孔。
最妙的是“一手里经常夹着一个大皮包”
但其中“只有恋爱小说的原稿与大学里讲义”
:都是可以赚钱的货色,至于“没有支票账册”
就活画了他用不着记账,和开支票付钱。
所以当书店关门时,老板依然“一付团团的黝黑的面孔”
而有些卖稿或抽板税的作者,却成了一付尖尖的晦气色的面孔了。
CC
〔1〕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五日《中流》半月刊第一卷第五期,系以手稿影印。
〔2〕张资平(1893—1959)广东梅县人。
曾是早期创造社成员,写过大量的三角恋爱小说,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jian2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