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附白
编者附白
《莽原》所要讨论的,其实并不重在这一类问题。
前回登那两篇文章〔2〕的缘故,倒在无处可登,所以偏要给他登出。
但因此又不得不登了相关的陈先生的信〔3〕,作一个结束。
这回的两篇,是作者见了《现代评论》的答复〔4〕,而未见《莽原》的短信的时候所做的,从上海寄到北京,却又在陈先生的信已经发表之后了,但其实还是未结束前的话。
因此,我要请章周二先生〔5〕原谅:我便于词句间换了几字,并且将《附白》除去了。
大概二位看到短信之后,便不至于以我为太专断的罢。
六月一日。
EE
〔1〕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五日北京《莽原》周刊第七期,是对于该刊登载章锡琛《与陈百年教授谈梦》、周建人《再答陈百年先生论一夫多qi2》两文的说明。
一九二五年一月,章锡琛、周建人在《妇女杂志》第十一卷第一号发表关于xing道德问题的文章,陈百年即在《现代评论》上加以非难。
而章、周投寄《现代评论》的答辩却受到该刊的压制。
因此鲁迅在《莽原》第四、六、七期上,为讨论这一问题提供了篇幅。
〔2〕指《莽原》周刊第四期(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五日)刊载的周建人《答〈一夫多qi2的新护符〉》和章锡琛《驳陈百年教授〈一夫多qi2的新护符〉》二文。
按《现代评论》第十四期(一九二五年三月十四日)刊登陈百年的《一夫多qi2的新护符》对章、周提出非难以后,周建人和章锡琛分别写了《恋爱自由与一夫多qi2》和《新xing道德与多qi2》两篇答辩文章寄《现代评论》,但该刊直到第二十期还不予发表。
于是他们又分别写此二文投寄《莽原》。
〔3〕陈先生的信指《莽原》周刊第六期(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九日)刊载的陈百年《给周章二先生的一封短信》,信中为《现代评论》迟迟不发表周、章文章辩解,并提出停止论战。
陈百年,名大齐,字百年,浙江海盐人。
当时是北京大学教授。
〔4〕《现代评论》的答复指《现代评论》第二十二期(一九二五年五月九日)刊载的陈百年《答章周二先生论一夫多qi2》一文。
在这期最末的“通讯”
栏里,同时摘登了周、章二人写的《恋爱自由与一夫多qi2》和《新xing道德与多qi2》。
〔5〕章周二先生指章锡琛、周建人。
章锡琛(1889—1969),字雪村,浙江绍兴人。
当时任商务印书馆《妇女杂志》主编。
周建人,字乔峰,鲁迅的三弟,生物学家。
当时是商务印书馆编辑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