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集外集拾遗补编 > 备考 丙和甲季廉

备考 丙和甲季廉

目录

备考:丙和甲(季廉)

学生会刊行的韦烈士三一八死难之一的《韦杰三纪念集》到了,我打开一看,见有梁任公拿“陆放翁送芮司业诗借题韦烈士纪念集”

几行字。

旁边还有“甲寅暮启超”

六个小字。

我很奇怪,今年(民国十五年)不是丙寅年吗?还恐不是。

翻阅日历,的确不是甲寅,而是丙寅。

我自己推算,韦烈士死时,二十三岁(见《纪念集》陈云豹《韦烈士行述》)。

甲寅在烈士死前十二年。

现在若无公历一九二六年同民国十五年来证明烈士是死在丙寅年,我们一定要说烈士是死在章士钊创办《甲寅》杂志那一年了。

这样一算,烈士死时,应是十一岁。

我们还可以说章士钊创办《甲寅》杂志的那年,同时在段执政手下作教育总长,或司法总长。

——这个考证,也只好请研究系首领,研究院教授来作吧。

大人先生,学者博士们呵,天干地支是国粹之一,要保存不妨保存,可是有那闹笑话,不如不保存吧。

文明的二十世纪,有公历一九二几或民国十几来纪年,用不着那些古董玩意了。

民国十五年十一月。

EE

〔1〕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《语丝》周刊第四卷第三期。

〔2〕指梁启超(1873—1929),字卓如,号任公,广东新会人,清末维新运动领导人之一。

辛亥革命后,他是研究系的首领,当时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。

〔3〕指韦杰三(1903—1926),广西蒙山人,清华大学学生“三一八”

惨案死难烈士之一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