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集外集拾遗补编 > 鲍明远集校记

鲍明远集校记

目录

《鲍明远集》校记

此从毛斧季校宋本〔2〕录出,皆缺笔〔3〕;又有世则袭唐讳。

毛所用明本〔4〕,每页十行,行十七字,目在每卷前,与程本〔5〕异。

EE

〔1〕本篇据手稿编入,原无标题、标点。

据《鲁迅日记》,当写于一九一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前后。

《鲍明远集》,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诗文集。

原由南齐虞炎编定,题为《鲍照集》,共十卷;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注,南朝梁还有一种六卷本。

皆失传。

后来传世的有《鲍明远集》、《鲍参军集》、《鲍照集》、《鲍氏集》等不同版本。

鲁迅校勘所用底本为明代新安汪士贤校本,十卷。

鲍照(约414—466),字明远,东海(今江苏连云港)人。

宋孝武帝时官太子博士兼中书舍人,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。

〔2〕毛斧季(1640—?)名指荆髂┣宄醭J欤ń袷艚眨┤耍厥榧摇姹狙*家。

著有《汲古阁珍藏秘书图目》等。

毛氏校宋本《鲍氏集》共十卷,校勘后记和识语中说:康熙丙辰(1676)“借吴趋友人宋本比较一过”

宋本“每幅廿行,每行十六字,小字不等。”

〔3〕缺笔唐代开始的一种避讳方式,在书写和镌刻本朝皇帝或尊长的名字时,一般省略最末一笔。

本文中的,是避宋太祖赵匡胤父弘殷、始祖玄朗,英宗父允让,仁宗赵祯、太祖匡胤、英宗赵曙(与树同音)、钦宗赵桓、真宗赵恒的名讳。

世,是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。

〔4〕毛斧季校勘所用的底本,是明代正德庚午(1510)朱应登刊本。

〔5〕程本指明代程荣的刻本,十卷,目在前,每页九行,行二十字,前有虞炎序,后有朱应登跋。

(见《汉魏六朝诸家文集二十二种》)程荣,字伯仁,安徽歙县人。

曾辑刊《汉魏丛书》三十八种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