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附录 ldquo杏犀rd
9、附录:“杏犀&rd
汝昌同志:
得拜读尊文,甚佩卓见。
器举例实不胜举,因为随手可拾的“一箪食一瓢饮”
和“箪食壶浆以ying王师”
、“举尊以相属”
例子即甚多(而且事实上有些古代陶器和铜器,且有可能就先是从瓜类容器得到启发作成的)。
这类玩意儿实物也过手过,但和《红楼梦》所说却不相干。
因为不外两种形制:一即原始如李铁拐所背的,二即单柄葫芦一打两开,旁镶银铜边缘,加薄银胎,柄部还加一环,适宜佩带随身取水饮酒的。
椰子瓢也有此式。
至于范成尊、卣、、爵形象,早也可能到宋《博古图》、《三礼图》刻印以后,但到今为止,并无实物可见。
至于明清器,则故宫有现成物甚多,此外我也经手收买过,说的大致不会太错。
你说的“杏犀”
在版本上我无知识,如果本来实作“杏”
字,释为xing蹊跷倒近理。
而把两物暗指钗黛,我也有同感,并且曹雪芹写作这类文字,与其说是深刻讥讽,还不如说是一种幽默——讥讽中有幽默。
近一点,可以说从《金瓶梅》西门庆款待番僧安排的菜蔬名目得到启示,远一点汉人的“子虚公”
、“乌有先生”
、“安期生”
即早开其端!
但“杏犀”
名目殊可疑。
因为就我所知,谈犀角事诸书,实均无此名色。
如有这个抄本,恐不会早于曹雪芹时代太远。
至于“”
若从谐声虚说,即不必追究它是高是矮。
如从实说,大致还应是高足器。
一、事实上只有这种高足犀角饮器,可还从未见有似钵而小的犀角饮器。
二、从字义说,高足铜鼎为“鼎”
;高脚木马名“高”
;桥字本身也和隆耸不可分。
以类例言,还是高足器皿为合。
至于其他如成窑杯、雕填漆盘,多是常见实物。
但也有一点重要,即成窑杯在晚明即十分值钱,一对值百两银子。
清康雍多仿作,玩瓷的多知识。
妙玉因刘姥姥一用即听宝玉送人,这里可说附会为“假的珍贵古董”
也不妨说只是形容宝玉为媚妙玉而不在意挥霍为合,不知尊意以为如何?
沈从文
(原载《光明日报》,1961年11月12日)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